对标国际先进港口 广州港持续发力建世界级枢纽港
2017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9亿吨,同比增长8.4%;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037万标箱,同比增长8.2%。广州港完成商品汽车吞吐量111万辆,同比增长28.6%,完成平行进口整车到港1.4万辆,南沙成为全国平行进口汽车第二大口岸。国际邮轮母港开启新纪元,2017年完成40万人次,保持全国第三。
今年以来,广州港港口生产势头良好,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实现9%以上的增长,港口生产增幅在沿海港口中保持前列。
建设航运要素功能集聚区
据介绍,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建成货物申报、运输工具申报、国际会展、跨境电子商务等16大业务功能,覆盖海关、边检、海事、港务等21个部门业务,广泛服务各类型国际贸易企业。在监管机制、覆盖范围、口岸“三互”、进出口流程全面监管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广州的航运要素集聚效应明显。”袁越表示,全球规模最大的散货运输船队、亚洲规模最大的集装箱船队的华南区域总部落户广州;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成立了广州国际航运仲裁院、泛珠三角国际航运创新研究院、广州安特卫普港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广东航运人才市场有限公司、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等机构;设立了广州南沙航运产业基金,发布了珠江航运运价指数,与世界最大航运经纪公司克拉克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港航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下一步,广州也将积极打造布局合理、功能互补、产业集聚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航运要素功能集聚区。将发展国际邮轮产业,积极开辟邮轮航线;拓展船舶产业链,发展临港船舶产业;完善珠江航运指数体系,构建航运服务共享平台体系;鼓励发展航运创新产业;发展航运法律服务,打造国内一流的国际海事司法基地和航运仲裁中心。
全球运输网络不断优化
袁越介绍说,2015—2017年三年间,广州港累计新增国际班轮航线39条,2018年已新增外贸班轮航线5条。
截至2018年5月底,广州港共开通集装箱航线202条,其中外贸航线96条。马士基、地中海、法国达飞等全球主要班轮公司均在广州港开展业务和开辟航线;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安通控股、中谷海运集团等大型航运企业在广州南沙也注册了区域公司或分公司。广州港成为我国内贸集装箱第一大港,非洲、地中海航线核心枢纽港。
同时,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一期顺利完工,南沙港区三期6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建成投产,为港航经济体系基础设施增添动能。
广州港下属的公共驳船运输平台——广州港“穿梭巴士”共开通驳船支线60条。依托“穿梭巴士”支线网络,广州港在肇庆、江门、梧州等地试点推广“WGO水闸”模式,运输经济性和环保性更为突出。
广州港下一步将加快枢纽港网络建设,积极拓展外贸班轮航线,重点开辟欧美航线,提升广州港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加快港口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内陆港功能,推动多式联运建设。优化公水、海空等多式联运网络。创新航运跨境电商,建设国际汽车物流中心和粮食中转分拨基地,发展冷链物流。
打造广州港全面开放新格局
目前,广州港已与世界42个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合作关系。2017年5月,成功获得2019年(第31届)世界港口大会举办权,广州成为继上海之后中国第二个举办这一国际港口盛会的城市。广州港首创国际港航发展高级研修班,举办友好港定制培训班,为来自俄罗斯、印尼等国家的学员提供培训服务。计划自今年开始,面向丝路沿线港口城市和友好港开展国际港航人才培训,以政府扶持资金吸引国外学员参加,打造丝路港口国际港航人才培训基地。
“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协同发展。”袁越表示,广州港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推进港口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码头建设,并通过加强规划对接、产业协同,更好地服务于粤港澳。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南沙港区四期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同步提升散杂货码头自动化水平。同时按照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广州港为龙头,加快推进珠江口内和珠江西岸港口资源整合,建设广州世界级枢纽港区。以港口资源整合为契机,带动区域经济协调、融合发展,助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目标。
未来,广州港将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推动绿色港口和低碳航运建设。落实《广州港航绿色公约》,推动靠港船舶使用低硫燃油,推进码头岸电设施建设以及港口机械设备节能减排改造,加强港口大气污染防治。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物流业务的融合渗透,围绕打造广州国际航运物流枢纽智慧港口运营智能化、物流供应链协同化、业态创新开放化等三大核心应用,构建广州港智慧港口组织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