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论坛在沪举行。近30位专家学者齐聚上海海洋大学,五地专家结合长江大保护的大背景,围绕“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和渔民转产转业”呈现出的新态势,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探讨,为打造长江大保护高端智库建言献策。
论坛由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和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举办。来自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复旦大学、西南大学、南昌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浙江省渔业经济学会、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生态经济战略专委会、农业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让江豚在崇明岛长江口安家”,上海海洋大学唐文乔教授再次在论坛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复旦大学陈家宽教授则展示了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对人们的启示。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董金和指出,长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七大河流之一,保护长江水生生物,是推动渔业绿色发展的客观需要,政府近期将会制定出台更全面的保护管理制度,着力夯实长江大保护基础。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院长、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唐议长期以来着力于长江流域渔政执法能力建设的研究。他指出,长江大保护保卫战已经打响,但从渔政执法方面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执法设备落后或者缺乏必要的执法设备;执法人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存在欠缺;执法成本高,执法工作经费不足;执法体制存在不顺,机制不完善;《渔业法》《渔业法实施细则》等法律尚待完善等问题。
此次主办方之一——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在2018年2月由上海海洋大学与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共同发起成立。今年7至8月,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开展“千里长江渔村行”行动。7支队伍共38人,分赴安徽、江苏、重庆、湖北、四川、湖南和贵州调研。深入渔民家庭,采取一对一访谈形式,重点调研渔民对退捕政策的认知、退捕意愿、社会保障、渔船网具回收补偿、已退捕渔民的生计保障、转产转业安排等关键性问题,完成了近500户渔民的有效调查问卷,形成了7份调研报告,获取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梳理了退捕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调研报告的形式提交给长江办供管理决策参考。
本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