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07年至2018年的快递业发展,业务量的增幅均高于业务收入的增幅。其中,2011年至2016年间,快递业务量年均增幅在50%以上,业务收入年均增幅超过35%,两者差距连续5年超过15%,使得2016年的快递平均单价几乎降为2010年一半的水平。2017年至2018年,尽管快递业务量继续保持年均百亿件的增长,快递业务收入保持年均千亿元的增量,而同比增幅较前5年近乎减半,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增幅的差距缩小在3%~5%,快递平均单价降幅也在3%左右。
整体上,由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价格博弈在快递市场表现尤为突出,而快递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更是将行业竞争的市场化程度推向新阶段,也将各家上市快递企业的战略布局、业务数据、成本管控、员工关怀等方面全方位呈现于公众视野。面对2019年业务量20%增幅和业务收入19%增幅的预估,支撑快递行业持续增长的场地、人力、运能等要素投入很难继续保持同步增长,快递业从“以前靠红利”转向“以后靠实力”的发展阶段,提高单位要素效能成为决定新一轮竞争格局的内动力。
一是突破理念创新强管理。有数据显示,快递末端网点的数量在21万个左右,从业人员超过300万。在快递业务收—转—运—派标准化流程的借助管理创新、科技赋能和模式共享等方面共同提高单位要素投入效能,是促进快递业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也是贯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快递业以前靠红利以后靠实力诸多环节,比如末端网点收派、干线运输装载率、路由设计等方面,以及末端加盟网点管控水平、营销意识、股权激励等管理方面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行业日均1.3亿的业务量,以及单个快递品牌日均2000万~3000万的业务量而言,每个管理细节的改善和管控流程的优化都会形成单件成本优势,进而成为市场议价和规模突破的重要支撑。
二是借助科技赋能提效率。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不断深入,以及无人仓、无人机、分拣设备、智能快递柜等先进装备的投入率和普及率提高,快递服务能力峰值不断刷新且服务时效和满意度不滑坡,这一点在连续十年的“双11”测试中屡试不爽。此外,呈现于企业数字化指挥中心大屏幕的货物集散、运输线路、网点分布、客户反馈等实时数据,以及由此形成的预警信息成为快递企业管控全网平稳运行的关键途径。因此,一流的快递企业越来越向信息化、科技公司靠拢,科技研发和装备升级的投资力度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与此同时,“数字化”成为快递企业转型的又一关键词。
三是通过模式创新促共享。一直以来,电商快递占据国内快递业务70%~80%的市场份额,且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业务量占据全部业务量超过七成,业务高度集聚性和需求相似性使快递服务的标准化程度逐渐提高。
尽管如此,但一方面,在加盟制快递模式下,面临场地、人工、运能等成本压力的末端网点在客服、财务、IT系统乃至运能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另一方面,在业务分散和终端覆盖不足的中西部、县乡镇以下地区,在消费升级驱动下电商快递需求面临潜在的增长动力,借助资源共享平台降低业务揽派的人工和运能成本,实现持续良性运营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对于伴随电商红利快速发展起来的快递企业而言,业务逐步向精细化、多元化、国际化、供应链化转型或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当然,加强企业对内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打造以及基层员工福利和人文关怀方面同样不容忽视,让“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成为行业和企业发展红利的受益者。
本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更多有关优质物流公司、线路推荐,发货技巧知识等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