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跃巨龙,呼吸四海通”。位于东海之滨的全球首个十亿吨大港——宁波舟山港,作为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港口,其航运地位正在逐渐凸显。
近日,记者走进宁波VTS交管中心,只见巨幅电子显示屏上各项港航数据清晰可见,环形工作台上,工作人员密切注视着显示屏,并不时发出指令……目之所及皆是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智能化监管场景。而四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屈指可数的码头,仅有零星小船进出,VTS系统更无从谈起。在这两种场景变换背后,经历了一段怎样的时光?
破难关 啃下技术“硬骨头”
1979年6月1日,国家正式批准宁波港对外开放,全国首个1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等一批重大港口建设项目“落户”宁波港。为积极应对复杂的气象海况影响,保障港口顺利开放与长远发展,从1978年到1982年,虾峙、峙头、大榭三个独立运行的导航台(雷达站)陆续建成投用,我国首个以雷达监视为主的VTS系统由此诞生。在此过程中,凝聚了老一代“开荒者”们无数的心血与汗水。
“雷达站建在哪里?”为了解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他们吃足了苦头。为了确定建设位置,他们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扛着设备,反复踩点监测,在草比人高的山上开荒前行,每公里的路程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为了尽快完成定点工作,他们时常驻扎在岛上,夙兴夜寐,渴了就喝山间的溪水,饿了就吃酱油拌饭。“拼干劲”、“下苦工”,他们在毫无经验参考的情况下,确定了虾峙、峙头、大榭三个在今天看来也堪称完美的雷达站建设点。
“关关难过关关过”,其中最难的还是技术关。当时,国内的船舶交通管理技术发展还相对落后,相关系统设备都需要从国外引进。“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要花钱花在刀刃上。”正是秉持着这样一份艰苦创业之心,他们自学技术与外国专家公关谈判,不仅以1000万人民币的低价购得全套系统设备,还促使对方同意在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允许海事人员全程陪同,为我国培养VTS技术人员打开突破口。此后,他们和国外的技术员学技术、学维护保养,将整套装备摸清吃透,啃下了技术这块“硬骨头”,在设备运行的十多年里,从未请过外国专家,为国家省下了一大笔维护费用。
开新篇 “智慧交管”硕果累累
宁波VTS第一代值班员,也是中国第一代VTS值班员李伟东回忆。最初的“值班室”位于偏远小岛,值班员包揽了值班、电工、装备、后勤等全部工作。岛上经常停水断电,卫生条件和交通条件都不理想,但他们依然坚守在嘈杂的高频电话旁。值班员每次登岛要在无通讯条件下连续工作5天,对家人而言这是他们音讯全无的5天。而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港区封航,他们便回不了家。对于孩子、父母,他们亏欠太多。“只要是为了港口的发展,一切都值得!”李伟东说。
从独立运行的导航台,到联网运行的交管站,宁波VTS系统通过升级改造,逐步扩建为现在“十五站一中心”的格局。此后,宁波VTS“白手起家、开荒创业”的精神逐步演化为“先人一步”的发展理念。2002年,宁波VTS引进“ATLAS”系统并投入运行,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新的VTS系统。2006年,AIS信号成功接入宁波VTS系统,动态信息监管由“人工”走向“智能”。2007年,宁波VTS在全国首创定点锚泊制度,打开监管新局面。近十年来,宁波VTS开发完善MIS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思维推进信息化服务,开启了监管新纪元,并开发了“船舶碰撞预警系统”,助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平台开发,“智慧交管”硕果累累……
在港口历史滚滚向前的岁月里,宁波VTS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心怀东方大港,护安全保畅通提效能。眺望如今的宁波舟山港,千帆竟度、巨轮穿梭,货物吞吐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
展未来 迈上国际服务大舞台
四十多年积淀成长,宁波VTS由零到一的建设目标已变为“最快、最优、最标准”的服务追求。他们打造“悦航”服务品牌,开展透明VTS建设,打通沟通壁垒,快速反应港航需求。这些年,宁波VTS用户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7%以上高位,并且逐年上升至2018年的99%。他们培养出业务能力一流的团队,包揽全国两届VTS技能比武团体一等奖。他们打造出服务最规范的业界口碑,按照“宁波模式”推出《VTS VHF COMMUNICATION PHRASES》(VTS中心甚高频通信用语)的参考书。
四十多年来,宁波VTS从早年派员去欧洲学习先进理念,一步步走到现在可以派专家为国外VTS授课,完成了国际舞台的角色转换。近年来,宁波VTS与公安海警学院合作先后为巴拿马、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学院开展“发展中国家海事救援研修班”授课,接待香港海警进行调研学习,开展基于E航海的船舶动态监控系统研究,并在国际航标协会第13届VTS大会作主题发言……
依港而生,世界第一大港的昌盛赋予了宁波VTS不凡的气度和厚重的积淀。心泊大港、不忘初心,宁波VTS将在砥砺奋进中彰显海事人的责任担当。
本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