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同配送,从提出到推进,现在走到哪一步了?
1、末端资源紧张,共配概念盛行
近年来,随着快递包裹量逐年激增,最后一公里正在成为中国快递行业的关键挑战之一。
据统计,2021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1,085亿件,其中,农村地区收投快递包裹总量达370亿件。显然,农村快递的占比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比重。
与城市相同的是,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在于“派”。不同的是,在城市中,由于驿站、自提柜等不同方式的推广和应用,大大缓解了因包裹量激增而带来的配送运力不足问题。尤其是在COVID-19之后,“无接触配送”的提出更是为解放快递配送生产力提供了有力帮助。
但是在农村地区,一方面劳力缺失,另一方面配送环境更加复杂与恶劣,即农村地区广袤且道路条件大部分不如城市地区。而驿站、自提柜等方式,同样会因无法大密度布局而不能提升配送效率,降低快递员劳动强度。农村用户同样拥有享受正常寄递时效的权益,在这样的矛盾下,农村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愈发凸显。
1.政策指导共同配送体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共同配送”作为一种新思路被提及并开始实践。
例如在202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围绕强化农村邮政体系作用、健全末端共同配送体系、优化协同发展体系、构建冷链寄递体系等四个体系建设,从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完善农产品上行发展机制、加快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继续深化寄递领域“放管服”改革等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重点任务。
2.提升资源利用率和承压力
另一方面,推行“共同配送”对于快递企业而言也大有裨益。中国快递行业发展至今,基本已形成了全国覆盖率至95%以上的服务网络,对末端资源的挖掘和采用也已见顶。
考虑到中国包裹数量仍将维持高增长率,意味着未来末端配送网络将会面临更大压力。而每一个区域快递企业都已经建立了相同的配送体系,这种投资从社会和行业整体而言可能存在着效率浪费。
融合并重组末端网络,能够提升末端资源利用率,同时也能够在电商节、直播等形式带来的短时间内包裹激增的情况下,使末端网络拥有更好的承压力。
当然了,建立共同配送并不是让快递企业降低末端人工用量,而是共同优化资源和体系,否则仍将陷入无人可送的境地。
2、现实挑战重重,影响共配发展
1.利益分配首当其冲
当然,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必然要面对现实的挑战。在中国,共同配送的最大挑战在于末端利益的合理再分配。无论是对末端加盟门店还是快递员而言,派送费用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目前中国各快递企业在相同地区的包裹量并不相等,因此不同快递企业的门店和快递员收入也存在差异。而共同配送体系下意味着收入的重新分配,利益显然是最大的拦路虎。
如何克服这种挑战,就目前而言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菜鸟于2019年正式开始于全国推广共配项目,例如在广州,不到一年时间,就覆盖广州30多个区县、近600个乡镇,日处理包裹超60万件,完成末端人、车、场、系统合一,实现降本增效。而从全国范围来看,该项目已经覆盖超过1,000个县域,部分县域农村已经实现了收、寄上门。菜鸟的介入绕开了利益再分配的难题,不过菜鸟的共配项目是以驿站为基础,其逻辑仍然沿用了城市配送逻辑。
而在江苏部分县、镇地区,则是由当地的加盟商和网点自发组织,组建共同配送体系,以优化末端资源、平衡配送运力。这种模式下,参与的加盟商与网点重新建立了利润分配规则,并通过“约法三章”来保持体系的稳定和有效运转。
包括在安徽潜山,通过采取共配模式,数家快递网点横向联合,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完全实现了农村快递全覆盖,统一分拨,统一配送。这样既实现了末端配送的降本增效,同时也提升了快递员收入。
2.末端分拣能力如何保障
其次是末端的分拣能力。近年来,由于配送包裹数量的激增,末端分拣能力正在成为影响配送时效和工作劳动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少门店和网点仍然采用人工作业和传统经验的方式进行包裹分拣和路由规划,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让包裹产生二次损害。而在共同配送体系下,包裹的分拣压力将会进一步集中,服务方能否拥有匹配的分拣能力也将是体系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
因此,近年来针对小场地、末端分拣的物流技术也成为了热门之一。无论是快递企业还是装备企业,都已经意识到在转运网络布局完善的情况下,提升末端分拣能力是快递行业下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例如苏州金峰集团最新推出的直线窄带分拣机系统2.0版,就是为了相应国家“快递进农村”的号召。据介绍,金峰直线窄带分拣机能够处理小至50mm*150mm*1mm,大至1,800m*1,000m*800mm,轻至10g,重至60kg等各类大件、小件、非标件的分拣需求,适用于快递网点等小场地作业,且安装非常迅速便捷。同时,考虑到不同作业环境和人员的能力,金峰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革新,例如采用脱模工艺增加了防撞能力,通过无缝隙设计来减少分拣不同尺寸包裹带来的损伤风险,而且通过模块化和标准化的设计,万一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现场作业人员也能够快速地更换相应模块,从而不影响正常作业。
联领智能同样是末端分拣解决方案的佼佼者之一。例如其最新推出的拳头产品——直线交叉带分拣线解决方案,是适用于小场地分拣需求,且基于模块化的设计,其整体的搬迁、拆装和维护相当便捷。据了解,该直线交叉带分拣线除了适用于小型进港(进口)、出港(出口)、投递部(支局)等场景,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商逆物流的分拣、前置仓的订单波次拣选以及末端共同配送等场景,该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每小时9,000到10,800件的处理能力(以5个人为标准)。
3、共同配送的未来走向何方
这些模式的探索和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将会加速实现农村地区的共同配送,同时共同配送本身也将迎来更多场景与未来。
1.农村走向城市
首先是从农村走向城市。未来包裹量的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同城物流、O2O等订单的逐步增长,城市配送能力也将迎来进一步的考验。
目前不少快递企业已经展开了同城业务,甚至切入到了O2O领域,那么在城市内构建共同配送体系,能否将现有的快递、同城、O2O等不同领域的运力进行重新分配,也许是未来中国快递企业需要考虑的方向之一。
2.单一环节走向整体
其次,共同配送走向共同物流。例如菜鸟通过农村的共配站点,布局产地仓,构建“产运销一体化”体系,实现当地农户通过网络销售的农货得以直接进入产地仓加工分选,就地配送,从而节省仓储成本,降低损耗。
有了共同配送的经验后,能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运输、仓储的共同物流,从而节省社会资源,降低重复投资的浪费,也可以为企业所考虑。
3.助力应急物流建设
此外,共同配送体系的建立,也将有助于应急物流的建设和开展。原因在于,无论是否启用应急物流,物流的正常运转是首要目标,而共同配送体系之下,既可以满足正常时期的需求,也能够在特殊时期承担更多压力。
在日本,为了解决营业司机人手不足以及改善恶劣的劳动环境,日本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开始推动“白色物流”行动,即日本版“共同配送”。日本专家和学者表示,白色物流的本质之一是为应急物流做好充分准备,例如新冠疫情爆发时期,商超的正常供应仍然依赖于“常规的物流人员”和相应物流体系,这与白色物流一脉相承。
不管如何,共同配送对于当下中国农村快递发展的推动是积极明显的,当然这也需要快递企业共同出谋划策,从而真正地让消费者和企业实现多赢。
本文来源于罗戈网,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