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广告 广告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正文
  • 阅读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向世界要增长,进口食材市场的多重变革

  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地缘冲突加剧、恶劣天气频发、贸易环境多变等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在国内市场消费分级的浪潮中、竞争日益激烈的因素影响下,为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视野放眼全球,积极地走出去、引进来,勇于挖掘新产品、探索新模式、寻找新路径,将国外优质食材端上中国消费者餐桌,让国内的优秀产品走出国门,品尝中华美食。在全球化的征程中,中国食材供应链行业企业已经不再仅局限于简单的食材进出口贸易,更深度地参与到全球化竞争,通过进出口供应链模式的创新获得持续的利益增长,在对接全球市场中拥有更多的主导权、话语权是新航海时代的典型特征。

  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企业应该如何识别风险、抓住机会,供应链应该如何创新,行业的变化趋势如何?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2024第五届食材供应链国际大会暨第十二届餐饮零售合作洽谈会”邀请食材供应链行业生产加工企业、餐饮企业、投资机构、使领馆等不同主体讲述海外市场环境,进出口供应链趋势变化,供应链创新模式,通过干活满满的行业前沿知识分享和优秀企业实践为食材供应链行业的广大从业企业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报告凝结了全体会议嘉宾的真知灼见,分“引进来”和“走出去”上下两个篇章展开,希望能够为广大从业者拨清迷雾,看清发展方向。

  01

  进口食材供应链面临的问题

  1、进口食材标准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国进口食材的生产工艺标准、产品分级标准都是遵从生产国的标准,但各国的标准并不统一,与国内也存在着差异,以牛肉为例,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厂号的牛肉产品标准都不一致,不同厂号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包括切割方式、排酸技术、烹调方式等,对牛肉的口感和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如巴沙鱼,根据不同的产品工艺、保水量的不同,可以分为欧标、美标等。参差不齐的产品标准成为困扰餐饮企业的一个问题,对于不精通不同产品标准的消费端来说,难以判断食材的质量,无法快速准确地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自身的需求,需要不停地测试,对时间、资金都是一种浪费。

  2、进口食材供应链诚信体系有待完善进口食材的价格受到全球经济状况、供需关系、政治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叠加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正是由于进口食材交易的不确定性诱发了较多的不诚信行为。除了跨国交易风险、巨额资金风险等风险外,当进口食材进入到国门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时,也会出现一系列不诚信的事件。如:在涉及定制产品、特定原料和加工标准的情况下,会存在加工商和贸易商不遵守约定,偷换原料或修改加工标准,损害最终产品的品质的问题出现。尽管通过质保金能够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惩罚,但质保金罚金背后隐藏的实际货物损失和潜在的业务损失要大得多。同时,产品品质的变化可能导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降低竞争力。另外,企业在使用OEM服务时也可能遭遇代工企业将进口原料进行二次质押的风险,最终导致企业不仅遭受巨大的财务损失,而且后期维权的时间成本也非常大。

  3、进口食材合规风险清关不同关口核验标准存在差异进口食材在清关时不同关口核验标准存在差异,同一类产品不同的海关关口对产品的归类不同,需要缴纳的税费标准也不一致,企业可能因归类问题被要求补税,甚至被追缴多年税款,造成重大财务负担。同时,企业可能会被认定为有避税嫌疑,影响企业声誉和经营,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风险。

  另外,不同的海关对产品的检验标准也不完全相同,可能导致产品通关延误,产生额外成本,而且,产品检验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或延迟,影响生产和销售。我国对食品食材进口的法律法规要求较为严格,企业应定期进行合规风险评估,及时调整策略,避免影响正常的运营。

  4、进口大宗食材产品价格体系不透明我国进口大宗食材产品的价格体系缺乏透明度,与煤炭、矿石、钢铁、化学品等行业相比,食材行业缺少公开和广泛认可的价值指数或价格标准。价格不透明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承担更高的价格风险,增加采购成本的不确定性。由于缺乏可靠的价格参考,企业在采购和销售决策时可能面临信息不足的风险,影响决策质量。另外,对于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的价格认定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贷款额度,甚至影响批贷。

  02

  进口食材供应链的变化与趋势

  1、进口食材贸易格局发生变化首先,是不同进口食材品类量价变化趋势分化显著。2023年,我国食材进口金额超1500亿美元,其中粮食、肉类、水产品、乳制品等是主要的进口食材品类。受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供需关系影响,不同食材品类的进口量和价格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粮食进口连续多年保持进口量的提升,2024年一季度,我国进口粮食超3800万吨,增长幅度超5%,进口粮食价格也逐年稳步提升。在肉类产品进口方面,进口量从2020年起开始下跌。其中:牛肉进口量略有增加,但价格自2021年起波动较为频繁;受国内猪周期的影响,进口猪肉量价齐跌;我国羊肉和禽肉主要依靠国内供给,小部分需要进口,羊肉和禽肉呈现量跌价增的态势;进口水产品价格相对平稳,进口量有小幅提升;而乳制品整体呈量价微跌的状态。二是进口食材贸易朋友圈扩容。

  2023年,我国农食产品进口再度扩围,海关新增准许51个国家和地区146种次优质农食产品输华,海外输华工厂数量也有所增加。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以牛肉为例,2023年巴西新增输华工厂4家、恢复输华工厂3家,截至2023年底,已有41家工厂获得输华资格。2024年5月,海关总署又增加了8个国家、17家工厂的输华注册。

  2、创新应用场景带来特定进口食材品类需求的增长2023年,我国餐饮市场规模达5.29万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增速达20.4%,在餐饮市场繁花似锦的大环境下,餐饮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卷不断加剧。

  餐饮企业通过不断的研发创新寻求新的突破口,而创新型的应用场景也带动了一些小品类食材进口需求的增长。以奶酪、黄油为例,芝士奶盖、生酪拿铁、马斯卡彭拿铁等创新饮品的出现使得奶酪黄油的应用从餐饮、烘焙延伸到茶饮领域,拉动了这些食材原料的需求增加,受制于国内加工能力的不足,奶酪、黄油的进口需求量相应上升。类似地,2019-2022年,酸菜鱼这一爆品的出现也带动了巴沙鱼需求量的增长。在传统的酸菜鱼制作中,主要使用的并非巴沙鱼,而是黑鱼、草鱼等原材料,主要应用在正餐场景中,随着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和酸菜鱼逐渐应用到中式快餐领域,巴沙鱼因其肉质鲜美、无刺、成本低廉等优势成为餐饮界的明星食材。随着国内餐饮业创新研发的持续升级,传统菜品的小革新和全球化餐品的开发势必会带动部分品类食材进口量或价格的增长,从而催生出一批小而美的精选品类。

  3、进口食材供应链模式转型升级我国进口食材供应链的一个显著变化在于从传统的进口贸易向源头产业布局转变。国内的食材贸易商不再仅满足于从国外源头工厂拿货销往国内,通过信息差赚取微薄的利润,而是转向食材源头重仓布局,收购加工厂、屠宰厂等,生产符合国内工艺标准的产品再向国内市场进行销售。这种转变一方面可以解决不同国家生产工艺不同、标准不同,无法完全符合国内市场需求、对进口食材品质不好掌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规避信息差、解决供应卡脖子的问题。如华沛农业在阿根廷收购屠宰场,按照国内餐饮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标准做源头的工艺控制,提供产品定制化服务,再进入到中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打造“海外代宰+源头直采+全国销售”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再如,恒都牛肉,也有计划在国外肉牛主产区收购工厂,做定制化生产后再反哺销售到国内市场。

  进口食材供应链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进口食材厂商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材消费市场之一,是众多国际食材供应商最为看重的市场之一,随着中国消费者对食材品类、品质的要求快速迭代变化,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小批量生产后交付客户或投放市场试水,而后再大规模生产成为很多进口食材供应商的选择。一方面,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能够距离国内消费者更近,可以更加快速地捕捉消费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在国内针对新品试点生产可以避免进口通关时间的影响,缩短新品的试验周期、上市周期。

  同时,还有部分供应商会在新品通过测试后将大规模的产品生产依然放在原料主产国,原料供应相对更加稳定,而且部分地区的人工工资更低廉,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口食材供应链第三个变化在于源头定制化。源头定制化是直接与国外生产厂家合作,根据国内客户的需求调整生产线和产品规格,实现从设计到生产全流程的定制服务。进口食材产品形态由原来的初级原料到浅调理,再到目前的深加工,产品直接在国外工厂定制好配送到国内市场,直接服务国内的消费者和餐饮终端。

  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成本,有效促进了进口食材在国内的落地和推广,实现进口食材研发自主化、口味中国化、生产全球化。

  4、进口食材供应链资源共享或成一种趋势在一些壁垒较高的细分赛道,部分企业构建了高效的进口食材供应链体系,成为企业发展的护城河。因优质供应链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开始倾向于将供应链资源进行共享。企业通过共享资源,不仅能够巩固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还能开拓新的增长机会,形成 “第二增长曲线”。以飞熊领鲜为例,其具备雄厚的进口肉类源头工厂的资源,飞熊领鲜将资源共享给广大的中小企业,通过拼柜集采的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

  再如徐记海鲜,作为国内领先的海鲜餐饮品牌,其进口鲜活海鲜供应链体系具备巨大的货权、品质和价格优势,目前也有计划在未来对外提供供应链服务,共享优势资源。

  03

  进口食材供应链企业发展策略

  1、加大创新力度,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企业可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供应链创新等多个维度展开。

  一是通过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矩阵,通过定制化、客制化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具备差异化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对于下游的餐饮企业也可根据不同食材的价格变化情况适时地开发一些特定的产品或半成品,通过低价优质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菜品多样化的需求。以牛肉为例,作为优质的肉类蛋白,牛肉一直是比较受欢迎的食材,碍于其价格较高,整体的消费量较猪肉、禽肉要低,但随着进口牛肉价格的下跌,餐饮端开始加大牛肉类产品的研发,这也为餐饮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会。

  二是技术创新,如养殖技术创新、加工工艺创新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食材原料的营养价值、降低种养殖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竞争力、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供应链创新,如上文所述,我国进口食材供应链企业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新的供应链模式,未来,面对日益变化的竞争环境,企业要持续进行供应链创新,塑造新的增长模型。

  2、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提高管理效率数字化是趋势,也是企业长远发展必须要重视的经营策略。

  通过数字化加强对生产的管理、员工的管理、供应链的管理等多维度的管理效率的提升。对于,进口食材供应链,链条更长、参与主体更复杂,相较于国内供应链管理难度更高,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可以对业务全流程进行管控,从国外报盘、清关,到国内的仓储、运输、销售等数据实现畅通流转,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树立品牌形象,讲好品牌故事我国传统的进口食材贸易商、厂商往往只专注于低头做事,通过分销将国外产品引进到国内市场,或通过代工等方式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而在自有品牌的打造方面投入较少,普通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较低。企业应在修炼好产品内功的基础上,加大对品牌的传播,扩大市场影响力。

  同时,随着年轻消费者对国产品牌认同度和接受度的提升,将进口品牌进行国产化或可称为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二次加工、分拣、包装等将进口食材处理后形成自己的产品,打造国产化的品牌,推向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未来的竞争也一定是供应链的竞争,对于食材企业尤其如此。企业只有充分了解进口食材供应链的变化趋势,才能敏锐捕捉到业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于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出自物流指闻,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关键词: 电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