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行情下,国内物流转向存量市场,而随着跨境电商的全球化发展,跨境和出海处于增量赛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物流企业想要寻求出海,包括三通一达、德邦、顺丰、京东等在内的国内物流企业都在加快出海的步伐。而在出海的过程中,不同的企业会遇到不同的挑战,这些挑战有以下几点共性:
第一,团队基因。国内的物流企业在国内的电商领域、快运领域或者快递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是非常成功的,甚至有些企业做到了上市的规模。
但如今选择出海,国内物流企业遇到的最大短板是对海外市场没有足够的洞察,很容易按照原有的国内业务的思维惯性来理解海外市场,从而造成认知性偏差。
第二,文化差异。海外的物流成本、人工成本等都要比国内要高很多,而且海外沟通的工作效率和行业效率都会比国内低。不同国家的人文、消费、工作习惯等都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国内物流企业出海时,跨国团队的沟通、协作、融合是非常难的。企业在国内沟通是一倍的效率,但到了海外,沟通效率可能就会变成0.5的5倍,效率非常慢。在这样的情况下,物流企业要怎么去融合和沟通,实现团队的协同效应具有非常大的挑战难度。
第三,产品匮乏。很多大型企业的资源很多,但由于体系过于庞大,使得企业的中高层、市场战略人员和产品经理等远离市场一线和终端客户,导致企业只停留在卖资源的层面,没有真正的去做产品,或者产品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力,无法符合客户的实际需求。产品设计和市场需求的脱节,导致企业的市场获客端不具备太大的竞争优势。
第四,效率低下。这是很多大型企业的通病。企业规模越大越依赖于群体决策,很多事情都需要通过会议来决策。
整体组织决策效率低下,使得企业很难适应跨境电商行业当下快速变化的发展节奏。不过,深圳跨境电商企业的效率是比较高的。例如,深圳某电商公司的市场一线人员在发现客户需求后,当天就会反馈到公司,第二天公司就会开会研究如何调整产品或者调整现有流程来满足客户需求,并告诉海外团队该如何配合海外端流程的优化调整以及资源的协同,沟通确定优化的方案之后,公司就会更新价格表,之后就能够直接和客户谈合作了。
这种协作流程就是基于用户需求快速地将产品进行迭代创新,并且公司国内团队和海外团队能够实现互通,从而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节奏。但这种流程在大型企业是很难实现的,尤其很多Global企业,想要进行价格调整或者渠道调整,需要在不同的区与区之间,区与总部之间通过邮件来沟通,一来一回,等到讨论确定可能就需要数十天的时间,最后真正落地实施可能就需要等到一两个月之后。因此,大型企业很难适应跨境电商行业快速发展的节奏,很多产品的创新以及服务的迭代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第五,战略模糊。
很多国内物流企业在出海战略的立场上不够坚定。每家企业都喊着要出海,但是当真正面对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时,很多企业只是做一些尝试性或者低成本的试错,在出海战略上并没有明确的方针思路,也没有拿出一定的资金、预算或者人才储备去做长期性、战略性的投入。在国内物流市场加盟制、轻资产整合模式的影响下,很多物流企业在跨境物流的赛道上想的都是能否整合其他企业,或者与别的企业一起合作,从来没有想过企业自身应该投入什么。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企业在出海各方面包括资金、核心团队、时间精力、企业资源等的投入是不足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投入,企业想要在出海赛道做出一定的成绩,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
本文来源于跨境电商物流百晓生出自物流指闻 ,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