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要针对不同领域实际问题,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实施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要发挥好外贸大省稳外贸主力军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增强政策协同效应。
“稳”成为当下的主旋律。而物流体系的稳定畅通,则是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
2023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放眼下一个10年,共建“一带一路”将为中国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数据显示,我国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保持强劲。今年前2个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9519.3亿元,同比增长9.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2.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RCEP协议框架的关税红利和贸易便利化条款,还将进一步强化我国与东盟的贸易和产业的链接韧性。
今天的文章,我们将分享“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机遇。
本文节选自中国财富出版社《在举“轻”中明重:国际货代物流企业蜕变创新之路》,梅赞宾著;原文章节:《“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企业国际化的机遇》,运联传媒编辑。
共建“一带一路”释放的国际物流市场机会,能否转化为现实的海外经营实践,关键取决于物流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平。
总体看,“一带一路”从空间布局和内涵上拓展了中国企业新一轮“走出去”的范围和层次,使得物流企业尤其是国际货代物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因素。
— 1—
加快物流企业国际化具有“天时”因素
海外供应链安全正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制造企业成为新一轮“走出去”的生力军,通过加强产能合作,加快融入全球和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成为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向。
这既使物流企业升级海外网络的层次和布局迎来新机遇,而且也会促进海外属地经营迎来新空间,从而使得加快物流企业国际化具有“天时”因素。
1) 海外网络布局迎来新机遇
① 海外供应链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考量
物流是供应链的核心环节。2019年,FedEx受美国政府胁迫劫持我国华为包裹事件举世震惊。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全球施虐引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这些天灾人祸带来的严重危害促使我国政府和企业充分认识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因此,基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国内工商企业到海外拓展布局,尤其是一些地缘政治复杂敏感的沿线国家,会优先选择安全可靠的国内企业作为物流合作伙伴,即便一些属地和外资物流企业比国内同行价格低和能力强。这就为国内物流企业跟随客户到海外拓展提供了机会。
② 加快融入到生产企业的海外供应链中
“一带一路”背景下,生产制造企业成为全产业链“走出去”的主力军。
近年来,我国政府鼓励铁路、核电、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扩大整机出口规模,大力支持汽车、钢铁、水泥、化工、有色、轻纺、白色家电等过剩行业到“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投资,建立生产线、组装分厂、零配件销售中心。
如三一、柳工、奇瑞、美的、比亚迪、河钢等企业加快在海外投资建厂,构建全球制造和销售网络。物流企业要拓展与这些大客户的合作,积极融入其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网络布局中。采用跟随战略到海外布局网络,嵌入其供应链网络是其中的第一步。
③ 升级海外网络的层次和功能
东南亚、南亚、中东以及俄罗斯、中亚、中东欧、非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我国与这些区域的重点国家不仅进出口规模大,而且双向投资和产能合作非常活跃。这其中隐藏着空间巨大的,端到端增值物流和属地物流业务。
为有效抓住商机,很多物流企业现有的通过互为代理建立海外网络、功能主要局限于属地操作协调和简单的国内客户维系的方式已不合时宜,必须升级海外网络的设立方式及功能,更多地采取自建甚至并购方式,以扩大网络功能和覆盖面,才能更有效地深耕属地物流市场、提升增值服务比重。这正成为行业共识。
2) 海外属地经营迎来新空间
综合资源、竞争、能力、需求等因素,目前,物流企业到海外拓展,主要仍是以国内客户以及个别将亚太区域总部设在国内,使得对区域物流和供应链有较大决策权的跨国公司客户为主。
国内客户仍是海外市场营销的重中之重,可重点关注以下三大类增量需求:
① 商贸企业设立海外仓储基地的需求强烈
不仅国内生产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愿望强烈,商贸企业也不甘示弱。
目前,我国日化、食品、冷链等很多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国内市场饱和。基于扩大海外市场、增加客户群和利润源等动因,他们希望在海外投资建立仓储和分拨基地、配送中心,近距离销售他们物美价廉的商品。
这一方面直接释放了属地仓储物流需求,同时也为物流企业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合资和输出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与上游商贸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机会。
② 工程承包商的转型释放海外综合物流需求
竞争环境的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倒逼上游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创新转型。采取PPP、BOT、BOOT等“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是其转型的重要方向。
这意味着,工程承包商不能再停留在靠简单的承接海外项目,以赚取微薄的施工费阶段,而是要“走进去”深耕和扎根现有海外市场,更多参与项目前期的投资及后期的运营和管理,以追求相对丰厚的投资和管理收益。
国内物流企业与上游承包商深耕的海外市场趋向一致。特别是,经营模式的改变,或促使一些工程承包商不能再局限于现有单一的工程物流服务,而会派生属地仓储、配送、分拨等库存管理及第三国物资采购运输等综合物流服务。
这成为继续绑定这些大客户深度拓展属地物流服务的好机会。最重要的是,这些老客户有可能从现阶段更多关注成本,转向综合关注物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这对物流企业来说是一种福音。
③ 境外产业园区也是释放集成物流的重要载体
如同国内产业园区,境外产业园区(经贸合作区)是大项目落地、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
上述生产制造业在境外的生产线、销售中心多坐落于这些产业园区。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企业(含地方政府)已在57个国家建立境外产业园(经贸合作)区201家,纳入商务部统计的有113家,累计投资超过410亿美元,入区企业5400家。
其中,138家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等国家,累计投资投资350亿美元。
这些境外产业园区分为加工制造、商贸物流、资源利用、农林开发等类型。其中,加工制造和商贸物流型园区是释放合同物流、仓储配送、电商物流等集成物流需求的主要聚集区。
物流企业应以提升海外属地化能力为指向,在既有海外网络的基础上,完善网络功能,加大关键资产设施投资,带动货代、船代、仓储配送、合同物流、电商物流等属地综合物流业务全面发展,以此整体提升海外经营规模和国际化水平。
经作者调研,疫情之下国际物流市场的运行情况强化了这一认知。疫情带来上游海外项目减少、人员派出困难,造成散杂货运价翻番上涨、应收账款压力空前,引发很多工程物流企业国内资金链紧张、经营亏损。
一些行业企业知难而进,抓住前些年在海外积累的网络、经验、技能等资源,大力拓展属地化工程物流、国际货运等综合业务,海外业绩普遍飘红。
— 2—
加快物流企业国际化具有“地利”因素
结合市场需求、资源条件、错位竞争等因素,沿线区域是物流企业国际化较好的场所。
1) 欧美多数国家不是物流企业国际化的“主战场”
市场容量是物流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因素。
源于贸易和投资驱动,欧美日等发达地区物流需求大,但多为高端市场,市场竞争充分且已饱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严重,对境外投资企业合规审查严格。
更为重要的是,国内物流企业在理念、技术、管理等方面不具备优势。服务的异质性,使得其本土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早已结成联盟,国内物流企业特别是像国际货代物流企业很难挤进去。
以跨境电商物流为例。欧美澳洲等发达地区电商物流需求大。实践中,亚马逊等上游跨境电商企业、国内外邮政快递企业以及云途等综合物流企业已抢占先机,主导开发了FBA头程物流、邮政小包、商业快递、境外专线、海外仓等多种服务。
一些国际货代物流企业虽已介入海空运输、报关、仓储配送等部分环节,但深度参与经营海外仓等业务较为困难。因不仅要承担前期经营投资的亏损,且多数不具备渠道、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优势。
为形成错位竞争,国际货代物流企业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方面,在适合其经营的属地工程物流、合同物流、国际货运等业务上做好国际化的文章。另一方面,可选择一些小众的“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拓展跨境电商物流。即便这样,为更好满足客户对成本、便利、时效、体验和质量的综合需求,升级现有海外网络的功能和设施,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在一些重点国家投资或合资经营海外仓,加强与商流、资金流的融合,方可有效支撑跨境电商物流的运作。
2) 沿线区域国家多是行业企业国际化的热土
地缘政治、社会稳定、营商环境等也是企业国际化的考虑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属新兴经济体,土地、劳动力成本等要素价格相对便宜,是投资开发的热土。
综合考虑RCEP带来的区域贸易和投资扩大、产业链和供应链加速融合的态势,应将政局稳定、营商环境好、市场吸纳能力强的亚洲周边区域作为物流企业国际化的首选区域。
① 亚太区域贸易量因RCEP的实施而扩大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一份全面、现代、高质量、互惠的自由贸易协定(FTA)。RCEP的签署以东盟为中心,整合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五国“东盟+1”自贸协定,最终推动形成更为广域的一体化进程。
2022年1月1日RCEP生效后,亚太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RCEP生效后,15个成员国区域内9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立刻降税到零和10年内降税到零,区域内累计价值超过40%的原产地标准将催生新的贸易增量。这必将进一步做大亚太区域的“蛋糕”。
具体看,因关税的减让和下降,中国将增加汽车、电子产品以及休闲食品自日本的进口,在水产品、果蔬、加工食品等商品上扩大对日本的出口;
中国将增加对韩国农产品和化工品的出口,也将增加农产品和汽车自韩国的进口;
在建材、汽车、成套设备、轻工等产品上扩大对东盟出口,而在热带水果、咖啡橡胶、木材纸业、纺织品、化工品等产品上增加自东盟进口。
区域双向贸易的可持续增长,为物流企业做大国际化经营规模提供了坚实的货源支撑。
2022年头两个月以来,我国进出口以及航运企业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截至1月25日,我国出口企业向RCEP区域申领原产地证书和开具原产地声明共24695份,货值92.5亿元,主要商品为化工品、黄酒、鞋靴等。受惠于关税减让,国内企业扩大了进口规模。以上海为例,截至2月15日,上海关区200多家企业累计受理RCEP享惠进口报关单466份,货值6.38亿元,关税减免1173万元,其中98.5%从日本进口。
货源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得中远海运、长荣海运、万海航运等全球船公司在亚洲航线的运能投入提升,阳明海运、海洋网络等船公司加密在东南亚航线的直航服务,亚洲在全球集装箱运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② 亚洲产业一体化加强夯实了属地化空间
RCEP实施也会加快产业链在亚洲区域内的梯度转移和重构。目前,RCEP区域的制造业国内增加值70%来源于RCEP内部,产量占世界第一(中国)、第三(日本)和第五(韩国)的三个制造大国的工业产值在全球占比超过50%。
亚洲产业结构遵循“日本→四小龙(台香韩新)→四小虎(马印泰菲)→中国→东盟新四国(越柬老缅)”的演化轨迹,被称为东亚“雁行模式”(见注2)。
在产业链梯次发展过程中,亚洲地区的区域分工日益加深,逐渐形成以日本、“四小龙”和东盟为中间产品的主要供应商和需求方;中国为主要生产基地和市场网络的区域内供应链,生产的最终产品主要供给美国及东南亚市场。
贸易流主要影响货物流向和结构,叠加产业流,才能最终决定货物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形成物流企业国际化可持续经营的源泉。
如前文所及,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在全球完整且配套设施完善。RCEP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国内机械、汽车、石化、轻工、农业等上游生产制造企业加快到东南亚、东亚等区域投资布局,转移扩大产能,深度融入亚太和全球供应链。
这为物流企业“走进去”深度开发属地物流市场、参与区域供应链重构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 3—
加快物流企业国际化的“人和”因素
广义的交易成本,可理解为利用经济制度、进行社会交易的成本,其同软环境建设具有天然联系。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政策沟通的保障,加大资金融通的支撑,筑牢民心相通的根基,软环境的持续改善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 政策沟通的加强便利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环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行政效率较低、法制规范缺乏、安全风险大。我国企业普遍认为,开展国际化经营首先要构建一个规范、透明和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政策沟通的加强,使得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和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已与51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截至2020年4月,我国与53个沿线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外交部、商务部等政府搭建了“走出去”服务平台,定期发布沿线国家对外投资指南,营造了海外经营的良好氛围。
2) 资金融通支撑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求
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截至2018年,我国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超过4400亿美元,资本市场提供股权融资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累计支持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和投资超过6000亿美元(见注2);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慎推进。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1月,我国先后与24个沿线国家建立了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覆盖近40个沿线国家165家银行,这些方便了企业境外经营的资金需求和结算。虽如此,2018年以后,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国家收紧了一些“一带一路”项目的贷款政策,倒逼一些国际工程企业加快转型。
3) 民心相通的扩大增进了海内外同业的跨文化沟通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资料显示,我国已与57个沿线国家缔结了不同护照种类的互免签证协定,为“走出去”促进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并通过培养专业人才赋能未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等措施极大改善了一些国家的民生福祉。同时,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将燃煤发电等“红灯”项目列入负面清单,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物流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一个知识、技能等无形资源的整合协调过程。近年来,沿线国家之间物流企业双向交流、交融、交心的力度空前、成效显著。“民心相通”的加快,促进了沿线不同国家企业间信任关系的建立,降低了交易成本,更有利于不同民族、种族、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和跨文化沟通,这些对物流企业成功实施国际化意义重大。
本文来源于罗戈网,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