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国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报告2021》在第三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向社会发布。《报告》显示,从综合指数的结构变化看,上海、北京、广州位列前三。
《报告》是由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联合撰写。
据了解,中国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是在“物流强国”和“民航强国”
的背景下提出的,报告对《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的23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航空物流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力求展现各航空物流枢纽的发展现状,全面分析航空物流枢纽发展面临的短板和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报告》显示,突发的疫情暴露了我国航空运输短板,2020年25个物流枢纽机场货邮吞吐量与2019年相比出现了同比下降,但总量保持了基本持平。目前,我国的航空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研究得到的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及排名,上海、北京、广州位列前三,反映了国内大型综合性机场在航空物流枢纽建设中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排名4至10位的城市依次为成都、郑州、重庆、武汉、昆明、深圳、青岛,其中成都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中西部依然有5座城市入围前10,反映出内陆地区对航空枢纽建设的高度重视。
2020年入选的北京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首创“双场一体”的国际空港物流枢纽体系,指数排名从2019年第三提升至2020年第二位,相信在认真研究综合交通、产业支撑短板的基础上,会提高国际航空货运、跨境物流、城市配送、多式联运等物流服务水平。
从排名4至10位各分项指数情况来看,机场发展方面,各地发展总体较为均衡,随着成都天府机场投入运营,鄂州机场的快速建设,预计明年的评价结果会有明显变化;综合交通方面,郑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深圳需要加大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产业支撑方面,深圳的领先优势比较明显,昆明则需要加强物流与交通、制造、商贸等产业联动融合;功能保障方面,成都的功能保障体系最全面;环境约束方面,深圳、昆明具有领先优势。
《报告》通过对空港型物流枢纽内涵的分析,结合枢纽经济发展特点和规律,以“机场建设、综合交通、产业规模、功能保障、环境约束”五个分项指标构建空港型物流枢纽发展的3层34个指标评价体系。《报告》最突出的创新性是将机场航空物流规模测速指标和航空物流机场辐射范围测算纳入评价体系。
机场发展组和综合交通组15个指标反映现代航空物流中心发展水平;产业支撑二组10个指标反映依托空港基础当地物流业及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辐射影响。功能保障组6个指标和环境约束3个指标反映物流枢纽城市对外开放度和绿色度。《报告》构建了具备全面性、先行性特征的衡量空港型物流枢纽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联盟将充分发挥航空物流政产学研资源优势,采取年度滚动更新的方式,保持对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发展的准确把握。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