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前几天大家有没有看到一则新闻:上海闵行警方破获了一件货运司机哄抬运价案件。这位司机因为前后将运费价格翻了8倍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这也从侧面反映,目前市场上的公路货运行情。
根据上海证券报对长三角区域上市公司进行复产复工调研,受访的667家上市公司中有72.41%反馈:疫情致使物流受阻、供应链断裂。
物流阻断供应链,成为了众多上海地区企业复工复产的头号难题。
而由此也带来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窘境。
一位制造业主甚至感叹:这次上海疫情爆发对全国制造工厂的伤害、造成的物流成本损失比上海本身更大,苏州很多企业都因为原材料断供在苦苦挣扎。
货运价格冰火两重天
· 长途运价居高不下
自从4月18日以来,按照国务院政策要求,全国各地都要颁发全国统一式样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省界道口通用“通行证+48小时核酸”、“即采、即走、即追”等管理办法,并且明确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
一时间大家纷纷松了一口气,感觉黎明来了。
但真正落实到现在,物流人的路途压力确实有了缓解。但华东区域距离恢复原状还为时尚早。
先说说货运司机的常态化流程:通行证申请、核酸检测、健康码行程码查询、贴封条、变黄码隔离……等一系列管理措施。
光掰指头数数都要数一会,更何况一项项去做耗费的时间。
更难的是卡在路上的时间,即时国家已经明文规定只要求全国统一的通行证+48小时核酸,但谁也不知道下一城,将遇到怎样的难关。
有些地方仍然要求司机必须现场进行核酸检测,等待阴性结果才能予以放行。
有些地方还是要看行程码是否带星,带星仍然劝返。
而国家明明已经统一的通行证,有些地方仍然是不认的,跑个长途要祈祷自己遇上的都是能认的区域,不然就要迂回绕道。
而很多的地方事实上都有自己的特色系统,必须提前申报、反复填写,过一个省填一次信息。互联互通互认不是几天就能跨越的代沟。
……
更别说有些地方还有些过于奇葩的管制措施。
比如说,铁丝封车。
比如说,给卡车钻孔上锁。
真担心,万一出个意外事故,逃生怎么办?有个急病,就诊怎么出?
还有个别学校对学生家长职业进行调查,如有行程码带星的家长同住,就要求居家学习,特别关注了家长是货车司机的孩子。
加上一不小心就带星甚至健康码变黄变红,需要隔离14天。
物流企业无长途司机可用,货主找不到物流公司运跨省货,成为涉“疫”地区常态。
即使进入5月,长途运价仍然居高不下。
长跑徐州-北京路线的绿通司机时师傅介绍,今年疫情刚暴发时,因为疫情管控很多车跑不出来,单程运费一度从去年同期的3000多涨到7000多,现在双边高速卡口都通畅了,平均能到5000左右。
“价格从低到高不等,每天的价格也不确定,着急了价就高,不着急就便宜”。
· 中短途运价跌入冰点
而在疫情平复的区域,货车市场价却跌入冰点。
因为绝大部分司机不敢跑长途了,大家纷纷抢夺省内或者周边区域的运输订单。
由此又造成了迥异于华东片区物流偶发断流、司机难寻的状态——同城、同省中短途订单一单难求。
张师傅是山西的一位老司机,原先一直跑长途,山西到广州、山西到杭州,现在他直言:“不跑长途了,跑一趟又慢又受罪,还必须上高速,亏钱,不跑了,宁愿待在家里也不跑。”
这段时间,为了解决生计他一直在抢山西省内或者周边陕西的订单,“一般就跑400公里左右,长途的不接。但现在没啥订单,大家都抢省内的,价格压得很低,挣不到钱。”
张师傅说,原先省内400公里的路线一吨价格在100元左右,现在跌到了60左右,但为了生存他还是不得不跑。
“车还是太多了。”电话那头的张师傅一声叹息。
物流一乱 供应链就抓瞎
而货运冰火两重天之下,物流乱套。
最头疼的可能就是供应链特别长,尤其是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下游销售商市场不在省内的制造企业了。
原材料供应商越分散,运输问题越严重;销售市场越广阔,受到损失也越大。
没车的地方,货物堆积,却无车可发,没法上路;而有车的地方,则是不开长途,运价随市场恐慌情绪水涨船高,车价极速拉升。
就拿聚酯瓶片来讲,上海疫情影响华东物流,运输不畅,抬高了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价格,但整个市场却是低迷的,大家或主动因为价格高放弃成交,或被动因为货源运不进来放弃成交。
还有造纸行业,因为原木木浆等原材料上涨、物流成本上涨,出于成本控制及质量把控,山东华泰、金光创业等龙头纸企纷纷宣布从5月1日开始涨价,上涨幅度100—200元/吨不等。
5月9日,中国美国商会开展快速调查显示,受到近期中国疫情蔓延,美资外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供应链方面,61%的受访者表示,受近期防控措施影响,交通和船运被暂停或延迟,导致供应链不稳定。12%的受访者表示,近期发布的稳定供应链和规范运输车辆通行证等措施使超一半以上的公司业务/运营得到恢复,供应链问题也在持续缓解。
而即使是近期恢复部分生产/运营的企业,仍有50%认为持续的供应链不稳定问题仍是现阶段最大挑战。
什么样的企业容易死于疫情?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最新发布的《2022年工业发展报告》显示,有几种特征的产业更容易受到疫情冲击。
第一种是包括服装、皮革、纺织品、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受到跨境防控限制措施的冲击尤为严重的产业,包括机动车、运输设备、石油等。
第二种就是这些脆弱产业中的中小企业。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调研显示,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例如疫情后,脆弱型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的销售额平均降幅为稳健型产业中的大企业的14倍。
所以无怪乎不少小工厂厂主要喊“救命”,直言“活不下去”。
一位厂家就哀嚎运费太贵了:“这两年没有最难的,只有更难的,都说物流是当下最难熬的一群人,确实很难,但我觉得更难的是我们这些中小实体工厂,材料涨价,材料进不来,工人涨工资,厂房房租涨,产品利润因为恶性竞争又上不去,腺癌运费涨,物流还不通畅,快递不是发不出去就是堵在半道上,可客户给到手上的价格就是涨不了。要撑住这两年太难了。”
但很无奈,疫情的影响仍在继续。
截至目前,根据国君宏观分析,5月全国公共物流园吞吐量指数同比下降30.8%,虽然相比4月物流问题有所缓解,但上海物流仍在底部区间震荡,需要等待疫情进一步控制。
疫情中供应链企业求生秘诀
那么供应链企业能做点什么抵御疫情突发的影响呢?
根据联合国发展组织调研,能有效应对危机的企业一般采取5种应对措施:组织改变、在线业务活动、研发新产品、重新目标定位、引进新设备。
这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一项能力——数字化。
报告显示,数字化在全球疫情挑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数字化能力有助于实现向远程办公转变;物联网或虚拟现实的工业应用促进了生产流程的重组,有助于遵守安全措施并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增材制造解决方案有助于解决某些投入品的短缺问题或替代它们。
这一点值得国内供应链企业思考学习。
此外,再介绍一位国内经历此次上海疫情的制造业高管的三个总结。
首先,供应链不能放在一个区域,如果企业的材料是上海独家供货,那最近影响会非常大。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一点网络公司做的很好,服务器会放在不同的省份,甚至不同国家,就是为了在一些自然灾害到来时能够分散风险。
其次,关键物料要多备点库存,库存多虽然会占用资金,但是一些战略物料,特别是缺了无法生产的物料,一定要备安全库存,可适当加大库存。一个企业首先要把每种物料进行ABC和XYZ分析,不同物料对应不同的管理方式。
第三,供应商要本地化,比如无锡的企业,供应链最好有无锡本地的,最好不出省,一般省内遇到很多突发情况,政策基本一致,影响相对小一些,运输时间也短一些,大家一定要有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最好精确到秒。
最后,希望各位在此起彼伏的疫情危机中活下去,越活越好。
本文来源于罗戈网,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