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不到三年,顺丰同城就成了即时配送领域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和即时配送第一股「达达」相比,顺丰同城方面的速度要快得多。根据顺丰同城招股书数据,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顺丰同城的订单总数分别为0.80亿笔、2.1亿笔、7.6亿笔;总营收方面也实现了三连跳,分别为9.93亿元、21.07亿元和48.43亿元。近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0.84%,这让顺丰同城在即时配送领域强势登陆。
在即时配送赛道上,美团和蜂鸟已然表现出强强对峙的状态,双寡头下,顺丰同城不免面临市占率攻坚战:就目前来看,蜂鸟配送、美团配送、达达CR3 超 70%,作为这一领域的后来者,顺丰同城仅以不足5%的市占份额尝试突围。
为了能打好这场仗,新眸注意到,顺丰同城高管主要由顺丰业务核心创世骨干担任,其中,CEO 孙海金在2006年就加入了顺丰。事实上,传统快递玩家切入即时配送领域并不稀奇,早在四年前,四通一达也曾试水过,但做出成绩的,目前只有顺丰同城一家,为此,这篇文章我们将主要讨论:
同城快递,怎么就成了顺丰的第二战场?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扇门,同城快递究竟难在哪?
01
顺风而行
即时配送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赛道。
它指的是点对点、无中转的快速准时送达服务,时效一般在1小时内,覆盖范围通常在五公里内。即时配送行业的崛起,主要受益于懒人经济的兴起(比如外卖、闪送等)。总得来说,即时配送赛道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1.0时期(2014年左右),达达和闪送相继成立,赛道刚刚起步,配送业务主要用来满足「同城物流」和「落地配送」需求,整体体量较小,以跑腿为主,玩家之间的差异化并不明显,赛道也没有太大声浪;
2.0时期(2015-2017年间),外卖O2O的崛起和即时配送业务间相互促进,赛道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也正是从这后,外卖成了即时配送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美团和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相继发力,在打造自己运力池的同时,也把目光放到了算法层面。
3.0时期(2018年-至今),在这个阶段,订单品类多元化趋势开始显现,外卖独占一头的局面被打破。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8年外卖订单占比81%,到了2019年,外卖占比下降至70%。生鲜到家、近场电商、社区团购等业务量爆发,直接加速了即时配送领域的规模增长。
根据艾瑞咨询调研,我国即时配送行业年订单量从2016年的46亿单,增长至2020年的210亿单,CAGR达到46.0%,预计2024年订单量将进一步增长至643亿单,2020-2024年CAGR为32.3%。可以预见的是,即时配送会是一块被越做越大的蛋糕。
在业内人士看来,顺丰同城的每一步都精准踩在了行业风口上。
2016年,顺丰正式建立了同城业务部门,同期开展同城即时配送服务,和麦当劳等系列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借机抢占外卖两巨头尚未触及的空白市场,提供独立的第三方配送,在餐饮外卖的热潮下,截至2017年,顺丰的同城业务已经拓展至所有直辖市、大部分省会城市、二线城市及部分下沉市场。
2018年,顺丰面向消费者及中小商户推出了同城即时配送服务,开启了TO C业务,次年3月,顺丰同城进行独立公司化运作,对外发布了“顺丰同城急送”品牌,宣称要打造“优质、高效、全场景”的第三方即时物流平台。问题是,彼时的全场景,仍然没能跳脱出跑腿模式,顺丰的配送人员也没能和外卖小哥划清界限。
让人意外的是,顺丰同城在短短一年内就完成了业务场景的覆盖,包括餐饮、商超、生鲜、服装、医药、3C数码、办公急件等配送体系。在这个时期,顺丰自己从KA大客户的餐饮外卖业务向更多中小B端商户服务、C端个人跑腿和急件业务拓展。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疫情期间,北京的一栋写字楼里,最多可以收到顺丰同城送来的400多个文件。
02
弯道超车
如何在新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是摆在顺丰同城面前的问题。
顺丰擅长的传统快递配送,主要以派件为主。传统快递行业完整流程往往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快递商品距离消费者远,更长运输距离导致更慢的运输时效,一点发全国的特征使得玩家需要考虑备货、仓储、运输的综合成本,依靠转运系统提高效率。
和传统快递相比,即时配送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完成高频率的取件和派件,且大都采用专人直送模式。换句话说,快已经成为所有配送平台的必选项。但想要提升效率,除了依赖大量运力方面,也对系统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依赖数据和算法尽量衍生出顺路单和合并单,就算法方面来看,美团和蜂鸟运营多年,显然更有经验。
在顺丰同城上市现场,顺丰同城执行董事孙海金认为,顺丰同城把自己定义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第三方配送是区别于美团和蜂鸟这样的一体化运营平台,这意味着玩家需要提供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就客户群体来看,顺丰同城主要包括「商家」和「普通消费者」。
顺丰同城的方法是选择分开提供服务,一方面为商家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服务,使商家能够计及产品类别、高峰时段、时间及包装需求,为门店界定及定制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依靠过去顺丰积累的品牌认知,顺丰同城对标的是行业龙头商家,有趣的是,在配送员的服装上,顺丰同城和美团、蜂鸟所采用鲜艳的黄蓝二色不同,顺延了顺丰一贯的红黑路线。
而对于C端消费者来说,有顺丰公司背书的顺丰同城可以协同公司的其他服务,根据用户特定场景需求定制各种非标准化产品,实现在即时性的基础上增加了个性化、定制化,比如 “顺丰同城+顺丰航空”、“顺丰同城+顺丰冷运”等,这些是顺丰同城差异化发展背后暗线。
同样道理,同城配送也可以被认为是快递公司末端运输的有效补充,成为一个流动的运力池,帮助解决快递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如果单从这点出发,顺丰同城的存在就变得有战略意义,不过,如果从盈利角度来看,这又过于理想化。
03
为谁打工
按照运力服务所起的作用,即时配送行业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消费者购买产品。这样的话,平台所提供的运力服务只是商品履约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典型场景就是你点外卖后,外卖平台提供配送服务;第二类是消费者购买的标的就是运力服务本身,典型场景有专人直送等C2C即时配送服务。
顺丰同城的定制化服务打法,使得它更侧重于提供第二种服务,这意味着运力,成为了顺丰发展的支点。
在同城配送的语境下,运力可以被简单的看做骑手。即时配送行业的骑手主要分为加盟骑手和众包骑手,加盟骑手被平台作为配送业务外包给合作商,由合作商统一管理和支付薪资的骑手,是专业配送人员,配送服务和效率都有较高保障;众包骑手多为灵活自主就业人员,时间自由,自主进出平台,作为补充运力。
为了保证配送员贴合品牌高端化的要求,顺丰同城多采用自营方式,统一培养全职配送员,问题是,直接管理虽能带来的稳定服务品质,却也带来了高昂的运营成本,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顺丰同城虽然处于业务扩张期,营收增速很快,但营业成本始终居高不下的原因。
具体来看,顺丰同城的人力外包成本和雇员福利两项就已占到营业成本97%以上。截至2020年,顺丰同城急送总注册骑士数超200万,数量已经逼近深耕即配行业多年的同类玩家,并且,人力成本还在处于增长状态,这使得顺丰同城的毛利率不断被拉低:从2018年的23%逐渐降低到3.9%,在一定程度程度上给顺丰同城亮起了红灯。
简单来说,如果不能实现有效盈利,顺丰同城反倒成了一个给骑手打工的平台。
除了成本高企外,过度依赖母公司也使得顺丰同城营收结构不够合理。2018-2020年,顺丰同城为顺丰控股提供服务性收入占比分别为2.88%、9.31%和33.46%,其中,占比提升主要得益于为顺丰控股集团和其他独立第三方物流客户,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规模扩大,细究2018-2020年顺丰同城非最后一公里业务量,你会发现占比分别为88.05%、69.04%和29.00%,比例是一直在缩小的。
这意味着,顺丰同城目前在做的一直是在围绕顺丰集团提供服务。即便当下同城配送正逐渐向同城零售、近场电商及近场服务等价值和用户忠诚度更高的场景延伸,但显然,目前顺丰同城还没能有效打通这条增长路径,顺丰同城所留下的,也许更多的是想象空间,而不是正确答案。
本文来源于物流指闻,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