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快递单票价格齐降
临近年末,快递行业苦等的大促节点已然过去,却仍然等不来价格战结束的那天。
近日,4家快递公司先后披露了11月经营业绩。11月,顺丰速运物流、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合计收入236.08亿元,速运物流不含丰网的收入为183.52亿元,其营业收入位列第一,远超其它快递公司;
圆通速递的11月营业收入为53.34亿元;韵达股份紧随其后,营业收入为45.86亿元;申通快递的11月份营收较低,为39.69亿元。
从同比变化来看,申通快递的11月营收同比增长最高,达25.39%。其他三家快递公司营收均同比都有上升。其中,韵达股份11月营收同比增幅最小,达7.60%。
从单票收入来看,顺丰控股的11月单票收入为15.62元/件,韵达股份、圆通速递及申通快递的单票收入均在2元/件至3元/件这个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4家快递企业在11月实现了量价齐升,但单票价格均有下滑,韵达、申通下滑幅度超过16%。
从同比变化来看,4家快递公司中韵达股份11月单票收入降幅最大,为17.36%;顺丰单票收入同比下降4.17%;圆通单票收入2.46元,同比下降9.36%;申通单票收入2.20元,同比下降16.03%。
据了解,与上月相比,4家单票收入实现1毛左右的增长,仅顺丰控股单票收入下滑。
11月,前述4家快递公司中,圆通速递及韵达股份的业务总量位居前列,分别为21.64亿及19.30亿票。申通快递紧随其后,11月业务总量为18.02亿票。顺丰控股的业务总量较少,为11.75亿票。
从同比变动来看,4家快递公司均有上升,申通增幅最大,为49.20%;顺丰增幅最小,为24.08%;圆通和韵达增幅均在30%左右浮动。
国家邮政局显示,11月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1492.7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241.4亿元,同比增长26.9%。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尽管11月处于电商大促阶段,但由于快递业务模式逐渐成熟,目前快递行业趋于稳定增长阶段,快递公司都尝试用烧钱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
对快递公司来说,利润主要来自业务量的增长,但目前单票利润是较低的。在价格战下,单票利润下滑,使得企业利润变得扑朔迷离。
同时,由于盈利空间增长有限,并且电商大促期间没有实现快递公司的盈利预期,快递低价战争很有可能延续到2024年。
展望2024年,浙商证券研报认为,预计整体行业件量增速或较2023年有所放缓,但随着上游直播电商等新业态的继续发力,行业增速中枢仍有望实现两位数,回归常态化增长。在存量竞争背景下,预计阶段性价格竞争将继续,行业加速分化的趋势下,同时警惕落后公司件量下滑,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2.快递低价战如何破局
快递行业在不断做大的同时,企业想要走出低价困局应该及时思考如何在“红海”中开拓新的“蓝海”。
如在现有的业务中拓展新的快递服务以及增值服务,比如食品冷链派送、同城派送服务、国际速递等业务。
就拿最赚钱的顺丰来说,其在行业服务端升级和运营端优化的基础上,拓展了多条物流业务线,叠加之下形成协同效应,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今年上半年,顺丰取得营收1243.66亿元,分业务看,时效快递业务、经济快递业务、快运业务、冷运及医药、同城即时配送收入分别增长13.8%、2.7%、15%、31.3%、16.2%。
顺丰半年报
中通赖梅松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到,“从长远来看,中通拥有最大的规模和最强的竞争优势。在中国快递业,具有成本优势、有规模、有高质量的服务时,就会吸引更大的市场份额。中通将专注于质量、服务、市场份额以及我们自己的盈利发展。”
成本优势是快递公司提高利润的关键。快递公司可以通过引入数据算法、实时分析和校准等技术产品,减少快递分拣、派件环节中出现错误以降低返工成本。此外,通过不断迭代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分拣效率,降低成本。
这也意味着快递企业的工作重心应逐步向精细化运营、科技降本转移,布局智能仓配网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更新自动化设备,从而在实现时效提升的同时持续降低单票成本。
同时,快递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物流运营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优化路线规划、货物配送和仓储管理等环节,提高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圆通高管投资者调研会上表态认为,“长期而言,公司单票成本未来仍有下降空间。公司将通过自动化无人化升级、人工智能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等,深挖成本下降空间。”2023年下半年行业竞争格局将总体维持相对稳定态势,市场价格预计将相对平稳且保有合理弹性。公司将进一步夯实核心竞争力,增强产品定价能力,提升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
3.快递集体出海找变量
眼看国内市场流量逐渐见顶,快递巨头们纷纷选择出海。
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7.5亿件,同比增长54.1%。
今年以京东、顺丰、菜鸟为代表的快递巨头加快了出海的动作,抢占先机。
目前,京东物流已经在全球拥有近90个海外仓、保税仓、直邮仓。京东此前宣布,未来3年将建设覆盖全球主要国家的供应链物流网络,构建包括海外仓网、国际转运枢纽、海外国家本土的运配网络及跨国干线运输网络于一体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另外,京东物流近日还上线“国际特快送”服务,率先面向广深两地的用户揽收国际快件。
菜鸟也依托阿里的跨境电商业务逐步开拓海外市场。截至今年10月底,菜鸟在西班牙的本地自营快递网络已覆盖90%区域,23个城市实现“次日达”配送;在北美,菜鸟增加了美国本地落地配布局,洛杉矶、纽约等主要城区的本地配送时间已缩至2天。在中国香港,菜鸟在业内率先推出了“次日达,晚到必赔”承诺。
另外,顺丰方面则拟定了更高远的目标“2025年确保业务规模和公司价值居亚洲第一、全球前三”。去年三季度,顺丰的国际业务成长迅速,已成第二增长曲线。
从去年5月开始,顺丰加码了东南亚全货机航班。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的国际快递时效达到了2-4天,跨境电商时效则进步到了4-7天。部分大城市甚至能实现最快48小时高效送达。
而极兔的海外版图已拓展至巴西、沙特阿拉伯、埃及、墨西哥、阿联酋等新兴市场。SHEIN、Shopee、Temu、TikTok等跨境电商业务大多与极兔达成了合作。
可以知道的是,随着国内物流市场几乎饱和,跨境物流这片蓝海还有很多增长机会。快递企业通过不断加大海外市场投入,升级时效以及服务能力、覆盖范围,可以持续增强消费者对电商物流的信任感,还能为平台揽收黏性客户,扩大品牌形象。
本文来源于电商报,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